大家好,我是邸方妍,就读于2025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预科1+3名校项目艺术与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,现在我已收获悉尼大学、昆士兰大学、新南威尔士大学、蒙纳士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我将去悉尼大学学习视觉艺术专业。
01 那束光引领我 高二后来中传
中国传媒大学国际预科1+3项目如同一束意外的光,为站在文化课与艺考夹缝中高二的我,照亮了第三条路。高二时,我的文化课成绩并不突出,如果继续高三的学习,也未必能在高考后去到一所国内好的学校就读。同时国内艺考的严格筛选,也让我一个非艺术生很难实现在国内学习热爱的美术相关专业,所以我开始关注国际项目。
中国传媒大学国际预科1+3名校项目以其独特的"国内筑基+海外深造"模式,为我这个非艺考生架起了通往海外艺术设计殿堂的桥梁。在这里,我不必是应试教育的优等生,也不必是画室里熬夜的勤奋作画者,只需要怀揣对设计最纯粹的热爱,就能沿着这条与澳洲名校直通的升学通道,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。
在一次次课后辅导中,老师带我拆解设计的密码:从蒙德里安的几何韵律到福田繁雄的视觉游戏。当发现平面设计原来是思想的视觉化表达,而非单纯的绘画技艺时,我庆幸选择了这个能让创意自由呼吸的方向。而非艺术生的"零基础",反而成了不受技法束缚的创作优势。
我利用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个项目,分别是:"响尾蛇"的视觉符号探索、"信息技术"的数字叙事、"教育"的隐喻表达,以及"雷哈纳"的品牌设计。
邸方妍同学作品《教育》
其中《教育》这个项目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的设计认知。我用插画来比喻教育,当剪刀修剪花枝的脆响空中回荡,我突然意识到那些被铁丝固定的花艺造型,恰似当代教育体系下被规训的成长轨迹——每一朵花的位置都被精心计算,每一根枝条的弯曲角度都经过精确设计。
这个并不讨巧的主题选择,却让我第一次触摸到设计的真正温度。当作品集老师看着作品陷入沉思时,我忽然明白:优秀的设计从不是甜美的装饰,而是能划开表象的锋利手术刀。那些在花艺架构中刻意保留的修剪痕迹,那些挣脱铁丝束缚的野花,都在无声地诉说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。
通过这四个作品集的制作过程,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独立思考。曾经的我是那种"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"的学生,但在这里,老师引导我从一个核心概念出发,不断延伸、拆解、重组,让创意自然生长。
邸方妍同学作品《教育》
03 创作之路感恩遇良师
特别感谢艺术设计作品集辅导老师--刘老师,他非常的认真负责,对我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,从整体框架的搭建,到 PS、AI 软件技巧的细节打磨,每个环节都带着我一点点 “抠” 设计。他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一种专业态度。
即便是寒假期间,他也会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远程辅导我们排版,一步步教我调整字体间距、色彩层次,甚至连图片留白的比例都反复推敲,直到作品集呈现出最协调的视觉效果。他常说"排版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,而是让视觉会呼吸的艺术。"这份专业态度,将永远指引着我的创作之路。
04 我的雅思秘籍和感悟
1、背单词背单词——我高考英语90分左右,现在雅思6分。我觉得雅思非常重要,背单词是雅思学习的基础,一定要反复背诵,词汇量提升上来后,雅思还是很简单的。
2、别逃课——那些你以为"可以自己补"的一对一指导,往往藏着老师最珍贵的经验点拨。错过一次,可能就错过了一个醍醺灌顶的瞬间。
3、保持好奇——蹲下来观察路边野花的生长姿态,地铁广告牌的排版逻辑,甚至奶茶杯上的标签设计。创意不是刻意寻找的,而是从生活缝隙里自然生长的。
4、找到自己的节奏——有人适合晨间创作,有人深夜灵感迸发。我曾在凌晨三点发现作品集的最佳排版方案,也曾在早餐时间背完当天单词配额。适合自己的,就是最好的。
学弟学妹们,悉尼的阳光很好,我在那里等你们。这条从中传国际预科1+3名校项目到悉尼大学的路,我已经走过,相信我,它能帮你通向你想要的未来!
点击图标 了解更多他们与中传的故事
电话:010-85795995 85795996 15611486116
网站:https://www.cuc.edu.cn
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23号楼
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7号中传国际交流中心3层M2办公室
您也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
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